唐临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共12篇)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临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此,感谢网友“zhaoshichu8”投稿本文!篇1:唐临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唐临传阅读训练...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临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此,感谢网友“zhaoshichun8”投稿本文!

唐临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篇1:唐临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唐临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因犯罪。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3分) ( )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 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 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 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 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参考答案

1.C

2.B

3.D

4.(1)县里有十几个犯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2)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 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谨的孙子。他的'先人从北海迁徙到关中。他的伯父唐令则,在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因谄媚,曲意迎合太子李勇获罪而被杀。唐临年青时与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声,出任万泉县丞。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县令因而请求他暂代县令,唐临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让他们回家耕种,和他们约定,让他们按时回到关押的地方。囚犯们都感激宽恕恩惠,到约定时间全都聚集到监狱,唐监因此知名。

两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岭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处置的申诉冤案关押的三千多人。多次调任黄门郎。再封给他银青光禄大夫。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那个原故,对那人说: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他能如此宽恕。

唐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年,升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监狱关押的犯人数,唐临回答皇帝问话符合皇帝意思。皇帝高兴地说:我曾经做太子时,你就侍奉我,我现在做皇帝,你又担任侍奉的职位,凭昔日的忠诚,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 ,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处的犯人叫冤说屈,唐临判处的犯人唯独不说话。皇帝奇怪问这个情况,囚犯说:罪行确实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处的刑罚,已经不感冤屈,不是滥用刑罚,这是我没有想法的原因。皇帝感叹很久说:审理案件的官员不应当如此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书,再封给他金紫光禄大夫,又担任过兵部、度支、吏部尚书。显宗四年,因犯罪贬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职上,终年六十岁。

篇2:吾彦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吾彦传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译文: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县人。出身贫寒家庭,兼有文武之才。身高八尺,徒手能杀死凶猛的野兽,体力无人能比。出仕吴国担任通江吏。当时将军薛珝执持旄节南征,军队队伍非常壮观,吾彦看了之后感慨赞叹。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刘札对他说:“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不足以羡慕他。”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陆抗对他勇敢和谋略感到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同,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大家都佩服吾彦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译文: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平郡的大守。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吾彦于是铸造铁链阻断江面。等到王凑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顺,或者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王濬大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三十里,对吾彦以礼相待。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译文: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了。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问:“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才德出众,明达事理。”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所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在坐,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不过一年而已,地位低小,不被人知道,我以为你被迷惑了吧。”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说吗?”武帝很赞许他。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译文:当时,顺阳王孙畅骄横放纵,以前的内史都被他诬陷而获罪。到了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清廉自律,充当属下的榜样,严厉肃穆,依法办事,大家都很敬畏恐惧。孙畅找不到诬陷的'借口,于是又推荐他,希望吾彦离开顺阳,不再担任内史的官职。后来吾彦升为员外散骑常侍。武帝曾经问吾彦说:“陆喜、陆抗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吾彦回答说:“道德名望方面,陆抗比不上陆喜;建立功勋做事方面,陆喜比不上陆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译文: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彦担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彦赠送陆机兄弟很多财物,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陆机于是没有接受。因为这个原因陆氏兄弟总是诋毁吾彦。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兄弟说:“从古到今由卑贱而发达的人尚且有帝王,何况是公卿?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在这个时候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消除了。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译文:当初,陶璜死的时候,戍守九真的士兵作乱,把当地的大守驱逐走了,吾彦平息了这次叛乱。在九真二十多年,恩惠威严显著,南方州县安定无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抗奇其勇略 对…… 感到惊奇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 率领

C.乃更荐之 改变 D.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 优秀

8.答案:B。 解析:(率:作……表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 ①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

②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②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

C.①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D. ①以君之相,后当至此

②所以为陛下擒 ②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9.答案:B。 解析:(代词,都代指“吾彦”A.反问语气;陈述语气;C.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所+以,表原因; D.介词,凭借;连词,而、因而。以前的几任内史都被他诬陷而获罪。)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10.答案A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11.答案: D。 解析:(吴国的灭亡与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在文中没有因果关系。)

12.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4分)

翻译: ①陆抗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冲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会、阳、走、句意各1分)

②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3分)

翻译: ②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为……所、答诏、安、句意各1分)

③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3分)

翻译:③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

篇3:《唐临,京兆长安人》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篇4:《唐临,京兆长安人》阅读题及答案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5分)

答: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5分)

答:

篇5:《旧唐书·唐临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唐临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唐临,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 徽 元 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 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显庆四年,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

。卒官,年六十。 (《旧唐书·唐临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B.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C.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D.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吊丧指至丧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着白服,死者亲属则须着五服,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期功。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处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D.刺史是官职名,汉始置。“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他任万泉县丞时,让一些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这些囚犯感激其宽容体恤,果然全都按约定时间回到狱中。

B.唐临生活俭朴,宽以待人。他虽在朝为官,家财丰厚,但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并且十分宽谅下人,家仆几次出错他都宽厚处之。

C.唐临执法公正,明于断狱。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时,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

D.唐临刚正不阿,敢于谏言。在萧龄之量刑之事上,皇帝因看到群臣的奏议而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唐临直言奏告,使萧龄之被依法判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参考答案

10.D

11.A(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12.B(“家财丰厚”错误,“俭薄”为不宽裕之意。)

13.(1)县里有十多个轻罪的犯人,正赶上春末下了及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这些囚犯(归家抢种),县令不允许。(“轻囚”“会”“白”各1分,句意2分)

(2)近来有关部门多推行严酷之法,按功行赏升职一味(一定要)刻薄,定罪又务求重判。(“比来”“叙勋”“论罪”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唐临,是京都长安人,武德年初,外任万泉县丞。县里有十多个轻罪的犯人,正赶上春末适时降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这些囚犯(归家抢种),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明公如有所疑虑,我请求独自承担罪责。”县令于是请唐临暂时代理县令一职,唐临召集这些囚犯并放他们归家耕种,并和他们约定,命令他们按时返回监狱。囚犯们都很感激唐临的恩惠和宽大,到了约定的时间全都回狱,唐临因此而知名。多次转任黄门侍郎,唐临家不富裕但他清心寡欲,既不大兴土木建宅第,服装和起用也都简单朴素,待人接物非常宽厚。曾经要去吊丧,叫家僮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其他衣服拿来,害怕而不敢送上。唐临察觉,派人叫来家僮对他说:“今天天气反常,不适合哀哭,先前让你取的白衫,现在暂时不用拿了。”又曾经让人煮药而那人没按煮药程序煎(出了错),他暗中知道原委,对煮药人说:“天气阴暗不宜服药,应该马上倒掉。”最终没有对外宣称煮药者的过失,其性情宽恕达到了如此的地步。

高宗登帝位,唐临被任命检校吏部侍郎。这一年,他又升迁大理卿。高宗曾问在狱的囚犯数目,唐临答复时符合旨意,高宗很高兴,对他说:“朕过去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卿就侍奉我,现在朕继承帝位,卿又在我身边任官职,因为过去我就很信任你,所以才授给你这一重任。然而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于严酷则百姓受到残害,刑法过于宽松就容易控制不住犯罪,务必要宽严适中,符合朕的心意。”高宗曾经亲自复查被判了死刑的囚犯,前任大理卿裁断的犯人有叫冤的,唯独唐临负责断的案无人叫冤。高宗感到奇怪就问囚犯是什么原故,囚犯说:“自己确实犯了罪,唐临的裁断,并不冤枉滥用刑,所以断绝了喊冤的念头。”高宗叹息良久说:“治理狱案的人不应该如此吗!”

永徽元年,唐临为御史大夫。第二年,华州刺史萧龄之因先前任广州都督时的贪赃之事被揭发,高宗命令交付群官共同议罪。等将议定结果上奏,高宗很生气,命令当即在朝堂上处死萧龄之。唐临上奏道:臣知道国家大典,在于赏罚上,古代的圣王,以怜悯之心对待刑罚。天下太平,应当用尧、舜的法典。近来有关部门多推行严酷之法,按功行赏升职很是刻薄,定罪又务求重判。他们不是憎恨前人,只是想为自身打算。因为萧龄之受任大州,贪赃之罪声名狼藉,根据所犯罪行,死有余辜。然而既然要群臣详议其罪,终要依法处理。今既然已同意议法,却仍旧施加重刑,这是与尧、舜的主张相违背的,不可以为万代的法则。高宗听从他的意见,萧龄之最终得以流放岭外。显庆四年,唐临因事获罪贬为潮州刺史。死于任上,享年六十岁。

篇6:《唐才子传·杜牧》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2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①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善属文.. 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侍郎以峻德..伟望 峻德:品德高尚

C.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眉飞色舞

D.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更否:还觉得不行的'话

2.选出对加点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 )

(1)侍郎以峻德伟望 则请以赋见还 (2)然敬依所教 多焚所为文章

A.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不同。

B.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也相同。

C.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相同。

D.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也不同

答案

11.A(A中“属文”应为连缀字句,即写文章)。

12.C(两个“以”,前为介词,表凭借;后为介词,把。两个“所”均为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篇7:文天祥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天祥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节选)(8分)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⑵吾事毕矣()

⑶南乡拜而死()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小题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答案

【小题1】⑴侍奉 ⑵完(成) ⑶通“向”。

【小题1】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小题1】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意思的能力。理解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乡”就为“通假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捍、乃、叛”等关键字,有时还要句子的省略成分以及句子的语序等问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中文天祥被俘后的表现、亡国后的表现以及死后的神态描写来分析为人们敬仰的原因即可。

篇8:沈约传(节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沈约传(节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沈约传(节选)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母恐其以劳生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释( ) ②遂( ) ③属( )

3、翻译下列句子。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母/恐其以劳生疾

2、①放下;②于是,就;③写、著。

3、(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4、笃志好学。

篇9:《吴起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吴起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统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将三军,使士卒乐死(统率)

②魏置相,相田文(让......作丞相)

③百姓不信(信任)

④方是之时(正在)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答: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3.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分)

答:

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篇10:李姬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李姬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李姬传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①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中郎:指东汉名士蔡邕,官左中郎将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善:与(人)要好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酬报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亲附

D.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固:本来

2.李姬即李香君,后人对她有“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评价,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李姬这一品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②能辨别土大夫贤否③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④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⑤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香是歌姬出身,她善于演唱,同时知书达礼,在风尘中却不落流俗,年少时跟从吴人周如松学习歌唱,她略读诗书,而且能清醒地辨别士大夫贤明与否。

B.阮大铖退居金陵后,遭到正直人士的抨击,他假装和自己交好的王将军一起请侯方域帮他从中和解,后来被李香识破,于是侯方域借故不与王将军相见,使其辞别而去。

C.侯生后来赴考名落孙山,李香为他设宴饯行,她肯定了侯公子的才华与文章,并认为他在品行上高过蔡邕,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所唱的《琵琶词》

D.本文突出了李香的见识和品格,歌颂了她和侯方域之间真挚的爱情,写法上也颇有特色,如开头写贞丽的文字对写李香君有很好的衬托作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B

4.(1)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

(2)现在竟然为贪图钱财而去赴约,这便是我背叛侯公子了!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固,坚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试题分析:①写的是其母贞丽的事④写李姬与侯生相识后交往的情景⑥写的是田仰的行为,非“直接”表现其品节。

3.

试题分析:B项:“他假装和自己交好的王将军一起请侯方域帮他从中和解”错误。“假”是借助的意思。

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客:朋友,盍:何不;叩。以上两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乃:竟然。利:贪图,卖:背叛。句意通顺1分。

【附译文】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侯方域自号雪苑),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田仰还派人多次请李香到府宅参加宴饮,李香也坚决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现在竟然为贪图钱财而赴约,这就是我背叛侯公子了!”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篇11: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监河侯曰:“诺。”()

(3)有中道而呼者。()

(4)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庄周忿然作色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告诫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不要不付诸行动。

B.本文的寓意是:不要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

C.本文将道理寓于叙述当中,所叙之事是涸辙之鲋,所寓之理是踏实助人。

D.本文给我们的警示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参考答案:

1.(1)借钱

(2)好的

(3)半路上

(4)游说

2.(1)庄周十分气愤地说。

(2)庄周环顾四周看见有鱼在车辙中。

(3)还不如及早到死鱼店里去找我。(意对即可)

3.D

篇12:乡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乡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现在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何在?文化何在?没特色,没文化,让人来看什么?去乡村旅游,是看厚重沧桑的古村落,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古的特色文化或经历史冲刷,或遭人为破坏,已经丢失殆尽,让人扼腕叹息;单就是现在,记忆中的那种恬淡宁静、原始纯朴、鸟语花香、麦香四溢的乡村景象在发达地区很难找到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的统一格式的建筑所代替,千家一面;这几年农村“统一规划”有所放宽,但民居建筑仍然以混凝土楼房为主,弄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当城市在追求田园化风格时,农村却在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不伦不类四不像怪景。就连绿化也出现了树种单一化、劣质化的趋势,记忆中的大槐树、老榆树、皂荚树、梧桐树等等也很难找到了,要么因村镇建设统一规划而被砍伐,要么都被移栽到了城里,城市这些年从农村、从山里挖来了多少大树和名贵树种?对乡村文明来说,城市无疑是在掠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生活的影响,古典的,质朴的,亲情的,友爱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很惨痛的记忆。

这几年乡村旅游很热,但乡村旅游到底要看什么,感受什么?农家乐,少数有吸引力,多数不是乐农家,除了季节性的、少量的蔬菜,像灰灰菜可能是采摘的`以外,米面油什么不是与城里人一样购买的?只是做的、吃的、玩的环境变成了农村,也便成了所谓的农家乐。养鸡的人都少得可怜,有那么多的土鸡蛋吗?就像西安雁翔路上,一到瓜果季,马路两边摆满了西瓜摊、水果摊,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这瓜果是农民自产自销,绝对新鲜,但你到地里走一圈,看有没有瓜果地?我想,乡村旅游如果没有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自然景观,那是很让人失望的。

24.材料中提到的乡村旅游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4分)

25.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5分)

26.你认为如何发展真正有特色的乡村旅游。(6分)

参考答案:

24.厚重沧桑的古村落和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原始古朴、恬淡宁静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区别于城市的农家生活。(每点1分)

25.古的特色文化遭人为破坏;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千家一面;农村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四不像的怪景;大树被砍,被移栽到城市;变味的农家乐让人失望。(每点1分)

26.保护古村落和民居建筑;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体现文化特色;保留恬淡宁静、原始纯朴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项目;开发乡村旅游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发乡村旅游要淡化商业气息。(每点1分)

★ 掷铁饼者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 狐狸和猴子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 《背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节选

★ 大鱼阅读训练题以及答案

★ 不求甚解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西游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燕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天窗》阅读训练题和答案

★ 南宫生传阅读题及答案

★ 《白矮星》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

上一篇:经典优美的早安微信问候语摘录33条2024年
上一篇
下一篇